首页>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部门文件
  • 标    题: 关于对政协三亚市崖州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61号提案的答复
  • 索 引 号: 32405558-5/2025-05257
  • 主题分类:
  • 发文机关: 崖州区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 成文日期: 2025-09-01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25-09-01
  • 主 题 词:
  • 文件状态: 有效
  • 效力说明:

关于对政协三亚市崖州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61号提案的答复

更新时间: 2025-09-01 10:25:17

崖州区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三亚市崖州区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关于对政协三亚市崖州区届委员会

次会议第61号提案的答复

徐汇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崖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三亚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制定出台《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自2024年4月1日起施行,目前我局正在编制《三亚市崖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扶持内部管理细则》,进一步促进非遗产业发展

2025年2月组织崖州民歌、军话童谣参加中国文旅大联欢活动,通过线上宣传崖州非遗文化。3月黎族打柴舞、崖州民歌参加非遗里的中国录制。4月配合市群众艺术馆开展崖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培训班,组织全区32个村社区非遗普查联络员,建立联络群,以基层线索为抓手建立非遗线索清单,加强非遗项目挖掘和保护。区各中小学宣传崖州历史工作,北岭小学、三更小学开展打柴舞、崖城小学军话民谣、寰岛实验中学举行崖州民歌推广研究所、崖州民歌张远来成立保港小学崖州民歌合唱团,带领学生参观崖州民歌传习所,互动交流,崖州民歌、黎族打柴舞已常态化进校园,通过教育形式传承发扬非遗文化,培育非遗人才,非遗进校园48场。

海南黎家乡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致力打造崖州区最大的综合性黎族文化平台,公司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宗旨,组织开展黎锦,黎陶,藤竹编织等手工技艺培训以及黎歌黎舞展演等项目。为推动藤竹编手工艺产业化发展,成立并注册了以生产黎族传统手工艺品为主的三亚黎锦苗绣藤竹藤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积极参加交流座谈,学习优秀经验,联系专家、组织能工巧匠对黎锦技艺和黎族藤竹编技艺进行研发设计,收集各地研发成功的产品,提供给合作社员参考制作,旨在提高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创新意识,促进手工业品质量提升目前在原有黎族织锦和黎族藤编工艺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日常生活实际,衍生发展出新的产品,如:黎族织锦围巾、壁挂、台历、创新旗袍、耳环、手镯、手提包、黎锦五大方言包、藤编框、藤编包包、耳环、发饰、茶垫、茶具、礼品袋、黎族五大方言黎娃娃服饰、藤编包、菜篮、花瓶等手工艺品,年均产值达到100万元左右。2024年,公司成功注册“黎竹图藤”商标,获得海南省旅游商品比赛获得银奖、国家旅游商品比赛铜奖的优异成绩。

下一步我局积极探索“非遗+”模式,助力非遗产业和南繁、深海科技融合发展。科技赋能非遗保护与传承,将非遗数字化保护、智能化传承;非遗元素融入科技产品,结合非遗技艺与科技,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例如深海主题非遗工艺品或南繁农业文化纪念品;科技助力非遗产业化,利用南繁和深海科技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进非遗产品的生产工艺,提高效率和质量;跨领域合作与创新,推动非遗传承人、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跨领域研究,探索非遗与科技融合的新模式,建立非遗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通过科技赋能、跨领域合作,推动非遗现代化转型,同时为科技产业注入文化内涵,实现“非遗+科技”融合发展。

                 三亚市崖州区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2025年829

(此件主动公开)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崖州区人民政府网

主办:三亚市崖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49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5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