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今日崖州

退役军人陈光标:脱下军装回乡创业 发展种养循环农业

【字体: 打印
2020-06-18 10:13 三亚日报

“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他把军人身上那种不畏艰难、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精神带回村里,是个热心肠的人。”这是崖州区梅联村村民对陈光标的评价。61岁的陈光标是一名退役军人,部队经历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回到家乡后,他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以退伍不褪色、敢闯能吃苦的军人本色,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过程虽辛苦,却是创造财富的享受”

陈光标的家乡崖州区梅联村是三亚革命老区之一,他们家族几代从军,他的大伯、叔叔和舅舅都是琼崖纵队队员。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的大伯牺牲在黑眉岭战斗中。1978年,19岁的陈光标选择应征入伍,当时他的3个哥哥都是现役或退伍军人。“我是听着长辈们的战斗故事长大的,从小就向往部队,在军营的磨炼,让我学到坚强、责任和奉献。”陈光标说。1980年退伍后,陈光标被分配到家乡的粮站工作,1990年下岗后,陈光标带着家人到三亚市区谋生,生活诸多波折。1998年,陈光标从三亚市区回到梅山老家,把目光投向养猪行业。

上世纪90年代末,崖州梅山地区生猪养殖大都是引进外来猪种进行杂交饲养。经过考察摸底、反复考虑,陈光标决定发展养猪产业。先是利用自家院落,搭起了简易猪舍,从“自繁自养”开始了养猪创业之路。养猪的活儿看似简单,实际上干的是保姆的事,比如说猪的吃喝拉撒睡,或者平时的感冒生病,这些通通都要“伺候”到位、“照顾”周全。

“从一斤多重的仔猪,到两三百斤的肥猪,过程虽然辛苦,却是创造财富的过程,对养猪人而言是一种享受。”陈光标说,他将养猪当做新的“战场”,边养殖边向村里专家讨教,参加政府养殖技术培训,还从书店买回大量的养猪书籍学习……逐渐摸索出一套养猪方法,成为村里生猪养殖的“土专家”。2008年,陈光标扩大养殖规模,在村外租了一间小平房,承包两亩地搭建猪舍,每年养殖场出栏生猪量在800头左右。

多年来,他专门饲养母猪繁育,生产的猪苗销售给本地农户、本市贫困户和周边市县村农户饲养。陈光标说,自己曾是一名军人,军人的品质就是忠诚和诚信,为了让村民尽快掌握养殖技术,他不厌其烦地为大伙当起了“技术顾问”,对技术从来都不保留,希望更多村民通过养猪增加收入。

“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2014年,陈光标筹资承包10亩坡地建设标准化养猪场,成立三亚市梅山梅东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出栏生猪量在4500头至5000头。在养殖场规模扩大后,粪污量也增大,如何处理猪粪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长远发展,陈光标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猪场废物做了净化处理。2017年,在政府的扶持下,陈光标对猪场原有的排污设施进行改造,修建了200立方米的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供猪场内部发电,用于日常照明和清理猪场。

养猪场实施“猪——沼——果”的生产模式,通过旋式分离技术,将榨出来的干料作有机肥处理;分离出的水因含有氮磷等元素,通过管道进行收纳,然后用于种植业灌溉,当水肥(液体肥)来使用,解决了养殖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同时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节省农药、化肥投入。

“创业,不仅有收获的喜悦,同时也要吃得了苦、扛得住压。”陈光标说,他的养猪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8年,他的猪场曾经历过猪“蓝耳病”疫情,但凭着不服输的干劲,他顺利扛了过来。陈光标说,养猪创业中总是有股劲,督促着他做事有始有终,要有军人的责任和担当。2019年6月,猪场因感染非洲猪瘟,存栏生猪全部扑杀,遭受“灭顶之灾”……痛定思痛后,陈光标对猪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完善进出消毒流程,消毒圈舍、实行全防蚊网,从岛外聘请养猪专家常年指导……直到2020年5月,猪场才初步复养。

陈光标说,近年来,国家对退役军人的政策越来越好,下一步他计划继续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打造现代化农业养殖体系。据了解,2020年至2023年,三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新增1000名老兵创业目标任务,在政策、培训、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助力退役军人创业工作。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崖州区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三亚市崖州区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三亚市崖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49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5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