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崖州区的田野上,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一群博士“新农人”正引领村民走向科学种植的道路,他们运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在他们的指导下,村民开始尝试种植百香果、芦笋等新品种,并运用先进种植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优秀科研成果和技术人才的不断引进,为崖州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户们惊喜地发现,收入显著提升了……
近两年来,崖州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两条主线,通过外引内育,培养乡村发展“领头雁”,引进“博士村长”团队,全方位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引进培育工作,让更多“新农人”成乡村振兴“兴农人”,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汇聚人才活水,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今年,崖州区对“博士村长”这一创新模式进行重大升级,由原先的“1+1+N”模式转变为更全面、更高效的“1+N+N”模式。
在“1+N+N”模式下,崖州区通过组建一个由多位博士组成的团队,匹配多个村(社区),并带动多个产业发展。这一模式充分利用了“博士村长”团队的科研成果、智力等资源优势,围绕发展特色产业、科研成果转化、农技指导等内容,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通过精准对接村(社区)的产业发展需求,“博士村长”团队能够有效破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推动村(社区)全面发展。
为充分发挥“博士村长”团队作用,崖州区在团队匹配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北岭村、崖城村、长山村、港门村等村(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与村干部和农户深入交流,找到各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并按照“专业对称、供需对接、服务对口”的原则,为各村(社区)匹配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博士村长”团队。
长山村、港门村农户种植的芒果和豇豆遇到了病虫害的问题,“博士村长”团队第一时间介入,到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需求,用智慧破解难题。
在临高村,“博士村长”团队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专业优势,引进百香果、芦笋等新品种,并到田间指导农户种植、采收。这种“零距离”的技术指导不仅解决了农户的实际问题,还实现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在“博士村长”团队的帮助下,临高村的农业生产得到显著提升,农户的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今年59岁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研究员易克贤已有26年党龄,被聘任为“博士村长”后,他带领9名年轻的博士,定向服务临高村。进村后,易克贤带领团队开展调研,发现临高村在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存在人多地少、产业比较单一、绿色生产技术缺乏等问题。
针对问题,易克贤团队提出临高村下一步产业发展要以特色高效、绿色生态农业为目标,并开展了两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针对传统的豇豆产业,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示范,促进豇豆产业的提质增效和产业升级;二是引进斑斓、百香果、芦笋等特色作物的新品种,同时开展立体生态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发展新兴产业。
“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解决了病虫害的困扰,作物长得好,收获也就多了……”如今,谈及“博士村长”,临高村村民都十分感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易克贤说。
接下来,崖州区将坚持以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继续深化“博士村长”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博士村长”团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博士村长”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团队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引入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人才,为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