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情

民俗文化

【字体: 打印
2024-03-19 14:10 崖州区人民政府网

  古崖城文化教育昌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崖州有儒学、学宫、书院、社学、义学、学堂等各类学校。据史料不完全统计,通过科举考中进士4人,中举30人,212人纳贡,181人入监,其中有许多人在朝廷和各府、州、县为官。

  宗教文化在古崖城也十分兴盛。佛教在唐代传入崖州,大云寺等各类佛堂遍布州城内外;道教在宋代传入,崖州的宫观寺庙等道教建筑和官民的道教活动,形成了浓厚的道教文化气象;儒家文化在宋代随着儒学、学宫(孔庙)的修建而兴旺繁荣;宋元年间从占城漂泊入崖的回民也带来伊斯兰文化。这些宗教文化,在今天得到传承和弘扬。

  在中原文化的浸润下,崖州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姿, 几百年传唱不衰的汉族“崖州民歌”和起源于崖城郎典村的黎族“打柴舞”,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族民间传承的迈歌、军歌、纺织技术、竹编、藤编、金银首饰工艺、铁具打铸技艺、剪纸、木刻、石雕、布艺、烹饪小吃以及春节妆军、元宵迎灯、端午龙舟等,都是崖州区汉族传统文化的奇葩。

  崖州的黎族也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黎族是崖州的土著民族,其传统民居均为竹木结构,茅屋顶,墙为竹木编织抹泥墙,平面呈长方形,造型基本是两坡下水的金字形,但保留着船形屋的特征。黎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除了“打柴舞”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其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舞蹈、民间乐器和乐曲都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民间工艺以纺织技术和纺织品最著名,在汉唐时就驰名国内,编制、雕刻、剪纸、制陶等民族特点浓郁鲜明。

  崖州民歌简介

  崖州民歌是起源、流行在古崖州属地,用客语方言咏唱的民间歌谣,是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的民歌,是古崖州人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抒发感情,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是樵夫平民、渔翁百姓之歌。崖州民歌的地域范围很大,东至陵水,西到东方八所都是流行传承地域。北部保亭、五指山市、琼中和乐东等少数民族地区,也盛唱崖州民歌。在整个崖州地域形成了民族共处,文化交融的崖州民歌文化圈。

  崖州民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它产生的地域广,族群大,是方言乡音的产物。唐宋以来,南下崖州的移民不断增多,形成了古崖州的方言乡音,民风民俗。这是产生崖州民歌最基本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基础。依据崖州民歌的乡音特色,其语序畅顺、流畅押韵、歌腔中乡音浓重,歌词中语言入俗、含蓄幽默,寄意深、含意浓,语中犀利、语含反意的特点。可以断定崖州民歌的源头活水,就是崖州客语方言中的顺口溜。初期的崖州民歌,句式尚未定型。有三言句体、五言句体和七言句体。后来由于受多源头民间文化和唐宋诗词的影响,加上长篇叙事歌的出现,七言四句体的句式才定格下来,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崖州民歌。

  在崖州民歌作品中,数量最多的是文人雅士从中国文学精品中改写创作的长篇歌;从中国历史风云人物中创作的长篇叙事歌;民间歌手和普通百姓从生活中创作的即兴短歌。短歌多用平民化的语言,朴实的叙事口吻,直抒心曲,句句乡音土韵,其篇幅短小,每四句为一首。它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广泛性、通俗性、艺术性、社会性。它与天涯传统文化、乡情民情、教育礼仪、社会形态、生产发展,以及每个时期的文化与文明都息息相关,紧紧结缘。

崖州民歌手抄本

崖州民歌手抄本


 打柴舞简介

  打柴舞,黎家也叫“跳柴”,黎语为“转刹”、“太刹”或“卡咯”,是海南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黎族人民的丧葬活动,如今已演变成为黎族人民最为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被誉为“五指山艺术之花”、“世界罕见的健美操”。2006 年5月20日,黎族打柴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柴舞历史悠久,始于何时已不可考,《崖州志》记载了这一习俗,“丧葬。……贫曰吃茶,富曰作八,诸心以牛羊低灯鼓吹束奠……作八,心分花木,跳击杵”,“跳击杵”指的是打柴舞,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关于黎族舞蹈的记载。打柴舞一般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进行。平行摆开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般粗的长竹竿,持竿者双手各执一条竹竿的尾端,相向而立,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

  打柴舞有一套完整的舞具和跳法,舞具由两条垫木和数对小木组成。跳舞时将两条垫木相对隔开2米左右平行摆放于地面上,垫木上架数对小木棍。木棍两端分别由数人执握,两两相对,上下、左右、分合、交叉拍击,发出强烈有力的节奏。舞者跳入木棍中,来往跳跃、蹲伏,模仿人类劳动状况和各种动物的动作及声音。打柴舞由平步、磨刀步、槎绳小步、小青蛙步、大青蛙步、狗追鹿步、筛米步、猴子偷谷步、乌鸦步等九个相对独立的舞步组成,舞蹈节奏强烈有力,动作古朴粗犷,生动形象,艺术感染力强。打柴舞有很强的娱乐性,是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较好方式。 

  随着三亚地区黎族民间丧葬风俗的简化,原生态形式打柴舞的生存空间受到较大影响。如今,绝大多数村庄已略去了跳打柴舞这一程式,只有崖州区郎典村保留了这一古老习俗。目前,郎典村的黄家近老人被国家确定为黎族打柴舞的传承人,积极传授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崖州区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三亚市崖州区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三亚市崖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49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5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