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在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人物与封建王朝和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国历史息息相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众多的重要历史人物中,具有世界影响的人物有2人。唐代高僧鉴真六渡日本传教,第5次遇飓风漂流到崖州,滞留一年半期间,为崖州官民授戒,重修大云寺,传播中原文化;第六次成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黄道婆是宋末元初中国伟大的棉纺织革新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级科学家。她在崖州地区生活近40年,晚年前往上海,传播崖州的植棉技术和棉纺织技术,改革当地落后的纺织工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给世界以巨大深远的影响。
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人物有10多位。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百越族杰出的政治领袖,为祖国疆土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重大贡献。隋文帝册封她为谯国夫人,赐临振县为她的封地。贬官谪臣中,唐代的韩瑗、李德裕、宋代的卢多逊、赵鼎、胡铨、元代的王仕熙等,都是当时声名显赫的名相重臣。其中的赵鼎、胡铨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钟芳是明代有全国性影响的海南名贤,他是崖州区水南村人,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他著作丰富,学术成就大,在明、清学术界被尊为“岭海巨儒”。
1.第一巾帼英雄——冼夫人
冼夫人(公元522—602年),又称洗太夫人,名英,又名百合,高凉郡人,南北朝时期岭南(今广东、广西、海南)地区的俚人领袖,历经梁、陈、隋三代。她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协助朝廷剪除地方割据势力;坚持民族团结,促进汉俚民族融合;坚决革除社会陋习,推动社会的文明进程;协助朝廷治理岭南,惩治贪官暴吏,极大地推动了岭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冼夫人出生于南越部落首领世家,自幼贤良聪颖,武艺超群,善于行军用兵,少年时代已显露出过人的才能,得到远近部落和峒俚人的拥护。后来与汉人高凉太守冯宝联姻,协助冯宝处理政务,并在岭南部落中大力推行法治,革除旧俗,发展生产。
冼夫人二十岁时,向梁朝力请在海南复置崖州,使自汉元帝时起已实际脱离大陆500多年的海南岛重新回归中央政权的统治。
2.传灯大法师——鉴真
鉴真(688-763年)我国唐代北派律宗的传人,著名的佛学家、经文译著家,他“东渡弘法”是大唐帝国民间文化对外交流的壮举。唐天宝七年(748)六月鉴真率弟子15人,随员2人,另船工18人,共35人东渡失败,是年11月船漂流至振州(今海南省三亚市)。振州别驾冯崇债笃信佛法,特派400甲兵迎护鉴真一行入城,在太守衙设斋供养,在大云寺安置起居。众僧人因见寺院破败,就捐舍衣物,修造大云寺佛殿;又开大法会讲律度人;还把中原文化包括先进的建筑、绘画、雕塑、医药等科学技术传授给振州百姓。鉴真一行在振州滞留了一年多时间,后辗转至崖州,途径万安州,逗留三日讲经传道。到崖州重建开元寺,传授佛法,数月后从澄迈出海,返回扬州。《大唐和上东征传》记有其事。唐天宝十二年(753),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鉴真等一行继续第六次东渡,并获得成功。唐广德元年,鉴真在日本唐招提寺圆寂,时年76岁。鉴真的事迹广为流传,成为崖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棉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
称黄婆、黄母,是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革新家。生活在宋末初时期。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人,早年生活所逼,十二、三岁被卖当童养媳。约1261年,不堪公婆的虐待而流落到崖州(今三亚市),先居水南村,嫁后随夫姓叫宋五嫂,后夫病逝,出家到城西广度寺当道人。在崖州生活30余年,虚心向当地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取得成功。在元朝元贞年间,约1295年,她从崖州返回故乡,回到了乌泥泾。她回来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一边教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这种新式纺车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带很快地推广开来。黄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纺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16世纪初,当地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半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其中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黄道婆死后,“里人感恩洒泣”。自愿聚资殓葬,还立祠侍奉,香火不断。乌泥泾的黄母祠遗址及黄道婆墓地犹保存至今。
黄道婆是古代崖州普通劳动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她的勤劳、智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崖州地区妇女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崖州地区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
4.岭海巨儒——钟芳
钟芳,字仲实、中实,号筠溪。原籍琼山县,出生于崖州高山所(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水南村)。
钟芳幼年丧母,寄居外亲黄家抚养,又名黄芳。自幼聪颖好学,10岁入崖州州学。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乡试第二名,正德三年(1508年)殿试赐二甲进士第三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一时名动京师,盖谓丘文庄后又一南溟奇才”,时人敬称“钟进士”、“钟崖州”。曾任代理吏部稽勋司郎中,考功司郎中,漳州府同知、知府等职。任宁国府推官时积极清理积案,严惩贪赃枉法者。十六年(1521年)任浙江提学副使,致力革除科考弊端,坚持“德才兼优”选用人才,使当时学风焕然一新。嘉靖二年(1523年)任广西布政司参政,及时消除虎患,百姓念其功德,为他雕塑石像。不久调任江西右布政使。九年(1530年)升任南京太常侍卿,翌年兼任国子监祭酒。十一年(1532年)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第二年改任户部右侍郎,奉旨总督太仓,奏请朝廷赈灾抚民,缓和了灾民因干旱引起的困苦。十三年(1534)年告老退乡,迁居原籍琼山县,以读书为乐。家居十余年,未尝一至城市,嘉靖二十三年(1544)病故,享年69岁。钟芳博学强记,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历法、医学、卜术,一生著作甚富,被誉为明代岭海巨儒。有《学易疑义》、《春秋集要》、《皇极经世图》、《续古今纪要》、《崖志略》、《小学广义》、《养生举要》及诗文20卷行世,清朝人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四库全书》。现府城有钟芳故居及“少司徒”、“文宗”、“少司马”三石坊;崖州古城南门也有“少司徒”、“世科”坊,今崖城糖厂附近原树有“钟筠溪先生故里”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