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区建设100天,三亚广大干部群众加强学习、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勇立潮头
三亚全员“赶考”下苦功练内功
三亚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蒙明珠摄
编者按
有一种目光,始终关注着海南岛这颗明珠;有一种情怀,始终心系着天涯这方热土。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重磅政策扶持,犹如阵阵涛声激越天涯。春潮涌动,号角吹响。行至7月22日,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刚过100天,三亚广大干部群众在百日内加强学习、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勇立潮头,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扛起三亚担当!三亚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将如何持续发力?从7月23日起,本报推出“海南自贸区建设100天·三亚行动”系列报道,为奋力前行的三亚加油鼓劲。敬请关注!
一座城市,谁在学习,学习什么,决定了这座城市的未来。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三亚全体干部以极力争取的城市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上苦下功夫,大规模、多层次、全覆盖地构建立体学习矩阵,全市上下以“赶考”的姿态,为三亚发展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全员“赶考”,自我破茧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什么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什么是国际一流标准?怎么把新理念新思路新业态尽快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面对这些新鲜而又陌生的领域,认识偏差、知识空白、本领恐慌等焦虑会随之而来。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为了弄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三亚把“学习”的标尺立起来,把“时间表”“路线图”划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4·13”讲话后第三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严朝君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原原本本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以及省委书记刘赐贵在4月14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全市干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还为惶惑中的干部鼓舞了士气,激发了斗志。
“本领恐慌,能力危机。”市司法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张纳对自由贸易试验区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表示,唯有学习是解决本领恐慌的唯一途径,只有多“充电”,勤学习,多培训,才能合理运用改革、发展相关理论予以实践。
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海南这一重大利好消息,瞬间点燃了广大干部的学习热情。
“主动上网查资料,借鉴国内外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进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摸清精髓。”吉阳区委书记陈跃说,学习完又开始经验交流,向专家取经继续研讨。
学习热潮如击鼓传花般在鹿城掀起,全市形成全员调动、全员关注、全员学习、全员覆盖的态势。
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市直各相关部门分别掀起学习热潮;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讨论;“大宣讲”活动进各区、企业、农村、社区、机关、校园、军营、进网站;市委组织部对全市860多名市管干部进行全员轮训;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检查、政治巡察……全市干部以一个标准、一种状态、一个劲头学到底,锻炼内功,提升本领。
虽然形式不一,所学内容有所偏重。但是,核心的内容必不可少:怎么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线上线下,通过多维度,立体式的宣传,激励全市上下把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勤学善思,知行合一
为了让大家喜欢听、听得懂、能领会,围绕学习这条主线,三亚不拘一格,勇于创新,找差距,补短板,取真经,谋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实践的源头和思想的起点着力。“4.13”讲话第五天,4月17日至19日,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严朝君率海南省考察团第十团赴四川,学习考察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经验。三亚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虚心向全国顶级专家求教,自我提升。6月5日,海南自贸区(港)三亚总部经济区及中央商务区规划国际专家研讨会在三亚召开。来自国内外的7位规划专家从发展模式、业态形式、空间梳理、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顾问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孙继伟认为,三亚产业发展依靠单一的旅游业风险较大,应该在旅游业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尽快延伸和培育新兴产业,特别是上下游的相关产业,例如国际旅游品牌、医疗养生产业、文化贸易等。发展特色农业势在必行,其未来方向是现代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三亚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并启动规划方案的国际征集工作,以科学规划引领三亚总部经济发展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先行区的建设。专家权威解读,确保方向不偏,确保重心不移,帮助全市干部提高站位,拓宽视野。
“市民如何提高法律意识,全市如何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三亚学院社会与法学学院副教授胡宏雁结合百姓身边的点滴变化,浅析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百姓的影响。深入基层“接地气”,说老百姓的话,让知识的传递更接地气,更为各界人士喜闻乐见,以增强宣传的感染力、传播力。
“30年前的三亚还是一个渔村,当时带着睡袋,5元人民币一晚的价格,就可以入住当地人搭建的竹屋,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海南大学教授王毅武在吉阳区从历史与现实、政策与举措、整体与局部等角度,对海南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关知识和政策等作了系统性的阐述。透过历史的眼眸,凝望发展的“蝶变”。全市干部还自发带着问题学,勤学善思,立身正己。
提前有作业、中间无周末、调研有成果,3个城市,12个教学点,17门课,4个调研课题,若干场讨论……三亚市新任市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履职能力提升进修班的学员学习结束后,收获的都是“干货”。吉阳区以赛促学;天涯区赴浙大开展自贸区自贸港专题暨能力提升培训学习;海棠区、崖州区不断地走出去向专家取经……
三亚学院的一名大四毕业生创作并录制的歌曲《会想》,火爆了三亚的朋友圈,短短几小时浏览量破万。诗歌、舞蹈、快板、三句半等群众自导自演的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表达了学习后对三亚更加美好的祝愿。
集体学习、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理论研讨、异地调研,文艺作品,形式各异,只为提升本领,入脑入心。
争做实践的“先行者”,争做实干的“孺子牛”,三亚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实干担当的姿态开路。三亚主动对照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12号文件的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将333项任务,细化实化出206项任务清单,做到见行见效,知行合一。
厚积才能薄发、行稳方能致远。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三亚已经挽袖发力,蓄势起航。
(记者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