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崖州区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崖州区位于三亚市西部,东与天涯区毗邻,北侧群山连绵与保亭黎族苗族县接壤,西与乐东黎族自治县交界,南邻南海,地处宁远河下游开阔地带。崖州区素有“两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治所”的美誉,自南北朝起建制崖州,并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繁多的名胜古迹而成为海南旅游胜地,于2022年11月获评海南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荣获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崖州古城是中国最南端的古城,也是海南岛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军事重镇。它是一座按照古代传统礼制规划观念建造的城池,也是一座融入了海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元素的城池,堪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合之典范”。其建筑格局可概括为“三通、四漏、七转、八角”,颇具特色。古城穿过历史风云,几经劫难,依然面迎南海巍然而立,仿佛一座斑驳而巍峨的纪念碑,成为崖州悠久历史的象征。
南山文化旅游区是融热带海洋风光、中国佛教文化、福寿文化、历史古迹于一体,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身的大型主题园区,拥有盛唐建筑风格的南山寺、被誉为世纪级和世界级工程的108米南山海上观音、工艺精湛的“三十三观音”、尼泊尔建筑风格的三亚南山国际非遗中心、南北朝建筑风格的不二法门、展示热带雨林文化和中国传统福寿文化为主题的长寿谷等著名旅游景点,以及酒店、餐饮、购物、游览车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具备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所需的“游、购、娱、食、住、行”旅游服务要素和功能。
大小洞天旅游区位于三亚市西部沿海区域,南面临海,东接“南山文化旅游区”,西邻历史古镇崖州古城,北近西线高速。距离三亚市区约40公里,含海域和山体总面积为22.5平方公里,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景区风光秀丽,人文璀璨,古称鳌山大小洞天,历史可追溯至南宋(公元1187年),素有“琼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胜”之称,是海南省历史最悠久的风景名胜,也是中国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景区现有六个主题游览区:彰显古代道迹仙踪的“洞天福地”区域,孕育长寿文化的“福寿南山”区域,传承中华龙文化的“南海龙王”区域,展示古崖州文化渊流的“摩崖题咏”区域,构成滨海自然风貌的“山海奇观”区域,呈现1.4亿年前生命世界的“三亚自然博物馆”,以及婚庆摄影、户外拓展等综合配套功能设施。奇特秀丽的山、海、石、林风光,吸引无数古今文人墨客、雅士名流,留下众多文物古迹、流彩华章,其中“小洞天”“寿字碑”等古迹均为三亚市重要保护文物。
三角梅科博园以三角梅为独特的IP形象,系海南首座三角梅科研博览型公园,以三角梅展示为主,可观赏到约450种三角梅种质资源。总占地面积约12.6万㎡,绿地率为72.3%,其内包含花林、花溪、花台、花田、花丘五大展区,以及城市地标建筑迎宾塔、科研博览中心、城市公共驿站等,兼具科研、旅游、休闲、游玩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城市公园。
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是集生产、补给、加工、交易、储藏、避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渔港。其内地标建筑丝路之塔是我国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最高航标灯塔,融合了鼎、中国樽、崖州五龙庙、崖州迎旺塔、饕餮纹等中国传统元素设计而成,不仅为渔民护航,还是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黎家乡情非遗文化产业园位于崖州区南滨居白超队,占地面积约120亩,是集黎族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依托邻近国家野生稻资源圃的地理优势,产业园共规划4个分区:一是非遗研学区—黎族藤竹编、黎锦展示及编织文化体验区;二是非遗文创馆展示与销售区;三是黎族风情民宿,林下船型屋隆贵民宿区;四是阿黎长桌宴特色美食餐饮区;打造以黎族特色元素为背景的“吃、住、行、游、购、娱、培、学”等民俗文化特色的综合非遗景区。
梅联社区位于崖州湾以西的角头湾,拥有三亚最后典藏级的绝版海岸带,保留着传统的海南渔家文化,道路全部实行硬板化干净、整治、美丽,道路景观为花草装饰,村庄道路围墙具有美丽有图案装点。社区具有七公里的美丽海滩,在距海岸8海里有东锣、西鼓两座小岛与村庄相望。美丽的角头湾畔,连绵7公里的海岸线上,景象万千,是三亚市最西部的处女海湾,田园美景、林草花卉美不胜收,海岸带上有美丽的风景,吸引着各地游客到此拍摄婚纱照、游玩。